企业客服QQ
关注我们微博
关注我们微信
杭州兴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启达健康屋——医疗器械用品连锁店

手机

密码

注册 忘记密码?
   新闻中心

   NEWS CENTER

+
  您的当前的位置:
皮肤干燥、喉咙干痒,“秋燥”难忍?教你几招轻松应对!
来源: | 作者:启达医疗 | 发布时间: 2020-11-12 | 7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秋风一吹,风清气爽,但也就是这个最爱的秋季,小兴兴明显觉着空气中的水分似乎一下被抽干了,脸干得开始蜕皮!
原来引发这种现象的元凶叫做“秋燥”。


秋风一吹,风清气爽,但也就是这个最爱的秋季,小兴兴明显觉着空气中的水分似乎一下被抽干了,脸干得开始蜕皮! 
原来引发这种现象的元凶叫做“秋燥”。
秋燥一般表现为温燥和凉燥,温燥带着夏暑的余热,凉燥带着近冬的寒气。
会出现“皮肤干燥、长倒刺、喉咙干痒、便秘..”等不适症状。


虽说这都不算是大毛病,但就是让人觉得不舒服,时不时出现“膈应”你一下,那么怎样在秋天好好应对这个“年年见面”的烦恼呢?



一、秋季缓解干燥首先得补水
预防秋燥多用润法,多喝水是应季关键词。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议,成年女性每天饮水至少1500毫升(约7.5杯),成年男性至少1700毫升(约8.5杯),这是一个最少量。

喝水的方式也很重要,比起纯水来说,含有少量碳水化合物的水更能达到滋润身体的目的。
碳水化合物是一种亲水物质,会吸附水分子,延缓水分的吸收速度,阻止他们被很快地排泄掉。水分在身体里停留的时间变长,滋润身体、眼、喉咙等效果才能更好。
我国古代就有关于秋燥的饮食良方:“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”,早晨喝淡盐水,睡前喝淡蜂蜜水。

小兴兴建议科学饮水
1.别等到口渴再喝水
2.冷饮还是少喝为妙
3.不要“牛饮”
4.少量多次,每次1杯


二、干燥环境更注重保湿
在干燥的环境中,呼吸系统的防御能力降低,容易引发或者加重呼吸系统疾病。

有研究表明,当空气湿度低于40%的时候,呼吸道黏膜因脱水而弹性降低,粘液分泌减少,纤毛运动减缓,细菌等容易附着在黏膜上,引发呼吸系统疾病。

如果早晨起床后感觉嗓子发干,那就说明要加湿润润了。

小兴兴建议科学保湿
室内环境相对湿度在45%-65%最适宜。
1.简易加湿:放置一盆水,敞口蒸发。
2.有效加湿:使用加湿器。

除此之外,皮肤总感觉干燥的亲们!建议常备一瓶保湿喷雾,时常喷一喷皮肤,保持湿润。沐浴后,应及时涂抹身体保湿乳液,减少水分丢失。


三、饮食要遵循“燥则润之”
秋季饮食应该以滋阴润肺、防燥护阴为主,正确健康饮食也可帮助大家预防秋燥以及其他健康问题!

橙色蔬果
为什么是橙色蔬果呢?橙色蔬果跟维生素A的补充有关系,维生素A是上皮组织合成和修复必须的,当它不足时,皮肤和粘膜抵抗力就会下降。自测:如果指甲一划皮肤就明显出现白线,角质脱落的话,就有可能是缺乏维生素A。

多喝豆浆牛奶
牛奶豆浆就算不是秋燥也应该多补充些,水分和优质蛋白质双补充。
除此之外,秋季需要进补,但不宜特补,多喝些清淡炖汤也是很不错的~

吃些杂粮粥
在以精致面食为主的今天,其实人体特别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的摄入。
像燕麦、薏米、红豆等粗粮就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,粗粮保留了B族维生素、维生素E和大部分的膳食纤维,不只对皮肤健康有利,对心血管疾病、Ⅱ型糖尿病、肥胖和部分肿瘤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。
大家记得在煮米饭的时候,加上一把粗粮就行。


日常补充
没事来把小坚果,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,能帮助细胞中的水分不易流失,皮肤保持“油润”,另外像南瓜子、山核桃中的锌也有助于预防皮肤干燥。
必须得是原味带壳的哈~不饱和脂肪酸易被氧化酸败,形成加速衰老、增加癌症风险的自由基,所以最好选择带壳的。

白色食物
入秋后肺最容易出现不适,老一辈说的白色食物入肺,多吃白色食物可以润燥也是符合科学道理的。
▲藕、白萝卜、冬瓜可以入汤;
▲莲子、百合可以入粥;
▲银耳、秋梨可以做羹;


四、“干燥综合症”
一般来说,多喝水、吃点滋润的食物,秋燥的症状自然会缓解。但如果症状加重,就可能患上干燥综合症(SS),这是一种易被忽视的免疫性疾病,会影响全身多个系统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!


外分泌腺表现
眼干持续3个月以上,并有烧灼感或异物感;
口干持续3个月以上,吞咽干性食物(如馒头)存在困难,常伴发龋齿(多个蛀牙);
皮肤干燥、发痒,呼吸道干燥;
腮腺单侧或双侧肿大,青少年比较多见;


系统性表现
累及全身多个系统,比如呼吸道、消化道、肾脏、肌肉、关节、血管等;
造成多种临床表现,轻者影响生活质量,重则危及生命。

干燥综合症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,关键是早发现、早治疗。特别是中老年人,更应该警惕!
因此小兴兴建议!有类似“干燥综合症”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,以免病情延误。

  

医用血压计
医用检验设备
医用患者轮椅
体验诊断工具
光学化验仪器
医用行动器